▼ 回遊輪享受自助午餐,中間加菜的罐頭,是團友在阿布辛貝的雜貨店買的,
吃起來像台灣的海底雞味道。
【卡納克大神殿】
▼ 卡納克大神殿(Karnak Temple),位於卡納克地區,是埃及境內最大的古代神殿,
祭拜古埃及帝國的【阿蒙神】,所以也稱為【阿蒙大神殿】(Great Temple of Amun)。
▼ 進到卡納克神殿,導遊賈寶在遊客中心講解。講解得太久,我只好又到處拍拍。
▼ 卡納克神殿由好幾個神殿組成,從埃及的中王國第十二王朝(約公元前1991~1783年)
開始至新王國時期的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(公元前1570~1090年),一直有法老陸續
擴建此神殿群。由遊客中心走到【第一塔門】約3分鐘。
▼ 前面就是【第一塔門】與著名的【公羊大道】。
【第一塔門】由第三十王朝法老奈克塔內布一世(Nectanebo I)(約公元前380~362年)
建造,寬約113米,厚約15米,最高約30米高(約十層樓高)。
▼ 【公羊大道】是拉美西斯二世(Ramesses II)時期建造,因為埃及人相信阿蒙神會
附身在公羊上。
▼ 拉美西斯二世位於公羊的下巴與兩前腳間,代表對神的敬畏及受到阿蒙神的庇護。
▼ 塔門上垂直的凹洞是用來放旗杆,上面的方形洞是會伸出支撐物來固定旗杆。
塔門後的土堆是當初建造城門的坡道,功能同現今的鷹架。
▼ 塞提二世神廟(Temple of Seti II)是十九王朝的塞提二世(Seti II)建造的【阿蒙家族神龕】,
由左至右分別是老婆【穆特(Mut)】,阿蒙.拉(註),兒子【孔蘇(khonsu)】。
右下為供奉【穆特(Mut)】的神龕。
註:新王國時期,阿蒙與拉神結合,變成阿蒙.拉。
▼ 【第二塔門】由第18王朝末代法老霍朗赫布(Horemheb)建造。
【第二塔門】前的【塔哈卡涼亭之柱】是由25王朝的塔哈卡法老(Taharka)所興建,
在西元796年地震震毀。地震後只僅剩完整的一根,其餘只剩半截。
涼亭是為了恭迎阿蒙神舟上岸後,由大祭司舉行迎神儀式的地方(路中間的方石,
就是暫放神舟的聖石)。
▼ 二十一王朝法老屏奈傑姆(Pinudjem)的雕像,高約15公尺。法老腳前的小女子雕像
是他的妻子。屏奈傑姆原先是個祭司,因迎娶拉美西斯11世的女兒,才具有法老身份。
▼ 走進第二塔門,即為面前的景象所震懾,數十支超過六層樓高的大柱豎立在眼前。
【大列柱廳】(Great Hypostyle Hall)共有134根的巨大石柱。
中間通道上的12根,高約21公尺由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建置。
其他122根,高約21公尺,由拉美西斯一世、賽提一世、拉美西斯二世接力完成。
▼ 巨大的石柱,需要十多個人才能環抱,人在大列柱下真的很渺小。
▼ 中間通道石柱上的氣窗,雖然已過了三千年,還是保留著色彩。
▼ 氣窗下的王名框(Cartouche),經查為拉美西斯二世。
▼ 氣勢磅薄的【大列柱廳】示意圖。圖片來源: http://0rz.tw/7MFn0
▼ 【大列柱廳】往第七塔門的圍牆外側(有小門),穿過小門右手邊有一幅大壁畫,
為拉美西斯二世最引以為傲的【卡德希戰役】壁畫。
▼ 拉美西斯二世旁,有許多排排站的俘虜,脖子都用繩子串起來。
俘虜胸下的圖騰,以埃及古文字書寫代表被法老KO的民族。
▼ 圖坦摩斯一世(Thutmose I)的方尖碑,位於第三塔門與第四塔門間,高21.2公尺。
方尖碑是法老為了宣揚戰功與成就而興建的石柱。
▼ 過了第四塔門,為埃及境內最高的【哈姬蘇】(Hatshepsut)方尖碑,高約30公尺。
▼ 【哈姬蘇】(Hatshepsut)方尖碑,四周以高牆圍住,所以必須抓角度拍攝。
據說是繼位者圖特摩斯三世(Tuthmosis Ⅲ)不爽女法老很久了,想要抹去了
所有女王統治埃及的標記,萬般無奈想不到,方尖碑因此而留存。
▼ 阿蒙神(Amon)與老婆穆特神(Mut)的雕像,建於圖坦卡蒙時期。
▼ 穿過第六塔門,就會抵達停放聖船的【至聖所】,這裡也同時是保管上、下埃及兩頂
王冠的地方照片。 右下圖的大石頭就是【阿蒙神】聖船的基座。
▼ 【至聖所】後方的空地,被繩索圍起來的遺跡是中王國時期辛努塞爾特一世(Senusret I)
時期所建立的,現在只剩幾塊石頭躺在地上。遺跡後方是【圖特摩斯三世宴會堂】。
▼ 【圖特摩斯三世宴會堂】(Festival Hall of Thutmose Ⅲ),為32根方柱和10根圓柱的建築。
▼ 走到【植物園】(Botanical Gardens)這一區,剩不到十個人。資料上寫著國外帶回
的動植物壁畫,邊走邊找中,剛好被我喵到有導遊正在講解。
▼ 這應該是卡納克神殿的後(東)門,只能走到這裡,前面都圍起來,過不去了。
我脫隊也超過30分鐘了,得先回去找大家囉。
▼ 這應該是在第六塔門中軸線附近拍的,前面是圖坦摩斯一世方尖碑與大列柱廳。
▼ 原來吳老師帶大家去私房地點看壁畫,託領隊的福,她自願帶我前往。
這個地點很不好找,印象中是往【孔蘇神殿】(Khonsu Temple)的方向走。
▼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,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上鎖的石室,打上燈,瞳孔不經放大起來。
這是這幾天神殿壁畫看下來,顏色保留度最好的,這真是令人驚艷的壁畫。
可能是第一次偷偷摸摸的照,很多相片都照糊了,真是可惜,下圖用全景軟體接合起來。
最右邊的是【門圖神】(Montu),以頭戴羽毛與太陽圓盤的老鷹頭男性形象出現。
網路上搜尋到在卡納克(Karnak)建有門圖神殿,莫非這是門圖神殿?
▼ 看了上面這一間石室的壁畫,再看另一間石室的壁畫,就覺得有點遜掉了。
刻痕看起來蠻深的,只是顏色都掉了。右下圖為打燈所產生的暗角。
▼ 聖湖旁有個全埃及最大的聖甲蟲雕像。這是十八王朝的【阿曼霍特普三世】(Amenhotep Ⅲ)
(圖坦卡門的爺爺)獻給旭日之神【赫普立】(Khepri)的雕像。據說只要逆時鐘繞著它轉七圈,
聖甲蟲就會幫你完成一個心願!
右下圖的阿兜仔,本來在旁邊看我在繞圈,出聲詢問我是不是要繞21圈?
開甚麼玩笑,我雖然不是一分鐘幾十萬上下,但如果要我轉21圈,我才不願意。
當我說只要轉七圈,他們三個商量後,也下來繞圈。
▼ 方尖碑通常是成對擺設,哈姬蘇(Hatshepsut)女法老王的另一斷掉的方尖碑,置放於
聖湖旁。由於方尖碑是由整塊亞斯文花崗石雕刻而成,材質相當堅硬。所以目前陰謀
論的說法,是傾向女法老的繼位者【圖特摩斯三世】(Tuthmosis Ⅲ)故意損毀的。
▼ 截圖放大方尖碑上面的圖案 ,哈姬蘇女王在阿蒙神的加持下,登上王位。
也同時可以看到方尖碑上的哈姬蘇女王王名框(Cartouche)。